银行与中介合作之困局:无法摆脱的“依托”现状
如何搭建助贷平台,如何开展渠道合作,如何建立银行深度合作
借新还旧叠加申请高息过桥垫资,本质上是在解决 A 银行不良的同时,给 B 银行带来不良,同时还给客户带来高额中介费和过桥垫资费用。若 A 银行的不良客户本身有还款希望,经过几次“债务重组”后可能彻底失去还款希望,因此这种行为确实应该受到打击。
然而,在贷款业务中,是否存在合法贷款中介呢?有行业资深人士提出,若按照监管要求,一切金融活动都需持牌,而目前并没有发放贷款中介牌照,所以现在所有的贷款中介都不合法。但如果是信息中介居间服务,不涉及金融监管,只要没有欺诈行为且客户自愿,选什么产品收多少服务费,似乎也不应被过多干涉。
如今,对公贷款不赚钱,普惠小微成为政策方向,所有银行都在向普惠小微和个贷领域冲刺,但客户并未增加。银行在指标任务明确的情况下,却面临人手不足、运营困难等问题。
于是,总行拥抱互联网助贷机构,将科技与风控相结合,弥补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劣势;分支行和客户经理也在指标压力下与中介合作,导致每多一道流程,客户资金成本更高,潜在风险更大。
那么,银行到底为什么和中介合作呢?一方面,经济好的时候,大家都有得赚,客户能承担更高的银行利息,也付得起中介服务费;另一方面,银行在追求增长和降本的过程中,缺乏有效的获客手段,只能借助中介的力量。但这种合作并非长久之计,银行需要探索去中介化的道路。
短视频平台获客是当前热门方式,各大中介纷纷在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等平台上立起人设,部分早早入局的甚至达到了百万粉丝。虽然对于贷款业务来说,获客难度很高,不仅要考虑政策风险、平台监管、直播运营等问题,还需要坚持每天录制短视频。但一旦起号成功,这将是客单价最低的获客方式,而且获到的客户都是一手客源,远非传统电销可比。
此外,网传《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》有望近期发布,涉及存款、贷款、资管产品、保险、支付等多种金融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。一旦该办法发布,明确金融产品的展示规范,将为新媒体营销扫清合规运营障碍,短视频和直播有望成为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新的获客战场。
总之,银行与中介合作的困局亟待解决,去中介化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。银行需要在了解市场、了解客户、了解风险的基础上,探索适合自身的获客方式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一个扎根金融行业十多年的“助贷老炮”,做过电销和传统广告投放,最后发现做渠道合作模式,是成本最低,投入产出比最优的一种获客方式。在成都,我们搭建了本地“小微贷款服务平台”,帮银行引流;并利用渠道合作模式开展“千企万户”等各项落地工作,正在持续运营中。欢迎全国助贷老板合作交流。